• 物联网技术提高精益成本管理水平

物联网技术提高精益成本管理水平

 

 

中国会计报

 

  核心提示:江山重工开展了成本信息化项目建设。借助物联网技术自动完成业务数据的统计,将成本管理从原来的被动算账转变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实现了对成本的全过程监督,为进一步控制成本、细化成本核算单元提供了平台。

 

  湖北江山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江山重工”)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是我国重要的军工和民用机电产品研制及生产基地。作为典型的离散型装备制造行业,江山重工产品由于品种多、批量小,成本管理难度大,核算颗粒度粗,只能开展粗粒度的成本费用归集,难以进行成本动因分析以达到精益成本管理的目的。

 

  对此,江山重工总会计师王小强在接受中国会计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江山重工以“落实精益成本理念,促进精益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大方向为出发点,开展了成本信息化项目建设。借助物联网技术自动完成业务数据的统计,将成本管理从原来的被动算账转变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实现了对成本的全过程监督,为进一步控制成本、细化成本核算单元提供了平台。2015年,以成本信息化项目建设为基础申报的《离散型装备制造业成本精益管理体系建设》一文,荣获年度中国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项目建设推动精益成本管理 

 

  王小强告诉记者,随着军品升级换代速度的加快,对军工企业而言,生产环节呈现出批量更小、品种更多的生产特性,传统的生产模式和成本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和满足企业精益化的管理需求。

 

  王小强认为,财务系统作为企业价值的管理系统,应以精益管理思想为出发点,在企业的筹资、投资、资金营运、成本管理等过程中,要把精益管理思想与企业财务管理思想相结合,充分挖掘和利用企业资源,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价值。而要真正细化核算单元,实现精细成本管理,则需要相应的信息化平台提供支撑。

 

  江山重工的成本信息化项目建设自20132月启动,通过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使原串行工作流程转变为并行工作流程,达到各种业务数据集成、信息共享。通过扫卡技术,详细、准确和及时地反馈作业对象流转、重要零部件在关键工位的作业信息和富余件数量。借助物联网技术、拓展二维码和射频识别技术的使用,将前端业务单据实时传递到财务部门,使成本费用归集快速便捷。同时还实现了试制、批产和外协分产品、零部件全覆盖的实物数量管理以及账、卡、物三相符,实现按各管理层级、按产品、按零部件的成本核算,为划小核算单元、开展降本增效、推动精益成本管理提供保证。

 

  该成本信息化系统涵盖了公司的军品生产流程、科研产品生产流程、自制工装生产流程、民品外协生产流程、材料外购件配套件计划、采购流程、库存管理流程、配送流程和质量管理流程,不仅支持生产成本核算和项目成本归集,也支持同一业务数据同时生成财务核算用和内部管理用的两套成本报表模式。

 

  记者看到,该系统模块主要包括基础数据管理、计划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工序流转卡和成本核算模块。在成本核算模块中,系统可以从业务模块自动获取数据,自动核算各种粒度的单元成本。在与业务、财务高度融合的基础上,建立一站式自动化服务平台,提供成本自动化核算,包括业务数据的获取、费用数据的获取、费用分摊、项目成本计算、件号成本计算。

 

  成本信息化系统实现了一体化集成

 

  王小强表示,江山重工的成本信息化项目建设从细化成本核算对象、适度介入生产管理入手,提升了成本管理水平。目前,该公司的成本信息化系统与原有的物资收发结存系统、财务核算系统等实现了一体化集成。主要业务实现闭环管理,信息化水平达到ERP系统基本应用要求。

 

  在成本核算方面,该系统的成本信息化项目覆盖了全部作业对象。在常规产品核算上细化到分厂件号,及时反映完工品、在制品数量,并直接作为分厂绩效考核依据,便于开展定额材料与实际投料分析,也为划小核算单元、开展件号成本分析和编制报价材料提供了手段。

 

  项目的运行也使科研、试制产品核算细化到项目,将所有科研产品纳入信息化系统管理。运用产品识别码记录材料消耗、运用二维条码技术记录加工路径,系统实时记录反映科研产品的实际流转轨迹,使得材料消耗和加工时间得到有效统计,为准确计算科研试制产品成本奠定了基础。

 

  “通过系统建设,公司的成本会计由四人减少为两人,月末成本结转由一周变为半天,提高了核算效率。”王小强认为,系统提供的完整项目成本核算功能,还为不同批次的项目成本对比分析提供了多口径成本统计。

 

  在资金占用管理方面,通过系统建设,对物资采购业务设计了严谨的内控流程,严格按照“采购数量小于计划数量、验收挂账数量小于采购数量”的原则进行逻辑控制,确保不会发生因超计划数量采购导致的库存积压。

 

  生产车间在制品管理一直是很多企业头疼的难题。王小强表示,系统运行之前,在制品的数量、金额难以在会计核算中反映。通过系统建设,利用二维码技术对在制品进行管理,就能统计出各个生产车间当前在制品数量、金额,让生产车间在制品实现电子账管理。同时,生产制造部门通过系统下达生产计划时,在系统中进行批次物料需求运算后,系统可在毛需求的基础上减去富余件数量,有效提高富余件的使用效率。

 

  “在存货管理方面,系统上线后,相关人员通过分析边角料统计数据,合理套料,提高了金属材料利用率。”王小强表示,通过建立物流集中配送中心实行集中配送,提高了在制品配送效率,降低了配送成本。

 

  在生产管理方面,通过将所有作业对象加工过程纳入信息系统管理,在每道工序生产完工、仓库收发过程中,检验员和库管员对随同零件卡上的二维条码进行扫卡,实时上传当前生产进度信息,即可实时查询作业对象的所在地和状态,从而达到生产过程透明化、生产进度可视化。

 

  王小强告诉记者,“通过系统运行询价、比价功能,每月节省每个采购员4个工作日以上,每年减少《物资采购价格审查明细表》3100余份,每月节省财务部价格管理员、材料会计2个工作日以上。同时,系统自动记录所有历史价格信息,避免手工统计耗费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