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数据等技术企业应用并不如想象中普及-上国会发布调查报告(一)

大数据等技术企业应用并不如想象中普及-上国会发布调查报告(一)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远程教育网

  核心提示:那么“大智移云”等技术,在企业实际应用中到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财务人员对这些技术又有多少了解呢?

  前言

  未来的互联网,会向着“大智移云”,也就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这4个方向发展。信息技术交融渗透,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有望掀起新一轮产业变革。

  围绕大智移云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等话题层出不穷。信息技术的发展正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将会对财务未来的工作流程、组织、信息系统乃至财务的整体运作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也许会彻底颠覆财务现有的模式。但另一方面英国近期的一项调查现实,65%的中小企业未采用软件来管理其账务。澳大利亚近期有一项研究表明,该国中小企业中仅有不到10%的企业充分发挥了数字工具与技术的作用。那么“大智移云”等技术,在企业实际应用中到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财务人员对这些技术又有多少了解呢?

  为调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技术、云技术在企事业单位中的应用程度和应用效果,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信息调查中心制作本调查,从是否应用了“大智移云”技术,对这些技术的熟悉程度、在1-2年的中短期及3-5年的中长期这些技术对财会工作岗位的冲击程度、阻碍企业实施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主要原因、是否有实施这些技术的预算、技术人员和人员培训等等方面来评估这些技术在企业的应用情况以及其对财会人员工作的影响程度。

  第一部分 报告摘要

  • 应用并不如想象中普及。应用程度最高的“移动互联网”也只有一半,已应用程度由高到低是“移动互联网”(50%)、“大数据”(19%)、云计算“17%”和“人工智能”(8%)。

  • 应用≠了解。投票人对移动互联网的熟悉程度最高(3.25);其次是大数据(2.93);对于人工智能(2.84)和云计算(2.83)。投票人对技术的熟悉程度,和该企业是否应用这项技术是大致同步的,但在应用了该项技术的企业中,仍有一定比例的投票人表示是对该技术“完全不了解”。

  • 对技术的冲击有意识。大多数人意识到“大智移云”技术在1-2年内对财务人员的工作岗位会产生冲击;放到3-5年的时间维度,则不管投票人属于何种职位层次、职业背景、单位类型、企业收入规模、企业人员规模、是否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有制情况,所有类别的投票人对每项技术对工作岗位的冲击程度都是提升的。

  • 应用影响判断OR判断决定是否应用?在已应用这些技术的企业里,投票人对该技术在1-2年内对财会岗位的影响判断比较高;在打算应用这些技术的企业里,投票人对“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对财会岗位的影响判断还要高于已应用这些技术的企业;在未应用且不打算应用的企业里,不管是对1-2年的短期还是3-5年的相对中长期,其预测对财会工作岗位的影响程度都低于其他企业。

  • 尚未做好准备。预算、技术人员和培训均不充足,大多数企业尚未做好应对技术冲击的准备。对技术的培训充足与否也和投票人对这些技术的熟悉程度、以及投票人单位对这些技术的预算、技术人员的充足程度呈正相关。

  第二部分 数据筛选

  从2018517日开始到627日截止,共收到517份投票,为保证评选数据的有效性,我们对样本数据按照如下规则进行了筛选,剔除无效问卷14份,最后筛选出参加评选的有效问卷为503份。剔除无效样本的规则为:

  1.预留手机号重复的,保留一份问卷;

  2.预留邮箱重复的,保留一份问卷;

  3.问卷填写时间过短。根据我们的测算,认真填写完全部问卷一般需要4-5分钟,我们删除了填写时间在一分钟以下,明显随意填写的样本。

  第三部分 调查分析

  围绕大智移云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等话题层出不穷。信息技术的发展正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将会对财务未来的工作流程、组织、信息系统乃至财务的整体运作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也许会彻底颠覆财务现有的模式。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第三次浪潮》作者阿尔文·托夫勒接受专访时说,“第四次浪潮”将在可以预期的未来到来。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席卷各行各业,财会行业也不免受到冲击,有无数的论坛、会议、论文讨论这些技术将给财务人员带来的冲击。

  但另一方面,英国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65%的中小企业未采用软件来管理其账务。澳大利亚近期有一项研究表明,该国中小企业中仅有不到10%的企业充分发挥了数字工具与技术的作用。财务软件尚且如此,那么“大智移云”等技术,在企业实际应用中到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财务人员对这些技术又有多少了解呢?面对来势汹汹的技术冲击,我们有没有做好应对的准备呢?

  为调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技术、云技术在企事业单位中的应用程度和应用效果,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信息调查中心制作本调查,从是否应用了“大智移云”技术,对这些技术的熟悉程度、在1-2年的中短期及3-5年的中长期这些技术对财会工作岗位的冲击程度、阻碍企业实施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主要原因、是否有实施这些技术的预算、技术人员和人员培训等等方面来评估这些技术在企业的应用情况以及其对财会人员工作的影响程度。

  一、应用并不如想象中普及

  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技术、云技术”等信息科技的话题、论坛、会议、论文层出不穷,会给我们一种错觉,似乎这些应用已经无所不在,但实际上,这些应用在企业中的应用并不如想象中的普及。尤其是能参加投票的至少是已经关注到这些技术的人群,投票渠道也主要通过移动互联网,更多未应用、不了解“大智移云”技术的财会人群根本无法接触到此次投票,考虑到“幸存者偏差”的影响,这些技术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只会比调查数据更少。

  1. “大智移云”技术应用情况

  企业对“大智移云”技术的应用并不如想象中普及,不同技术之间应用程度的差别也相当大。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度最高,“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应用程度差别不大,“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程度最低。

  调查显示:应用程度最高的“移动互联网”也只有一半,已应用程度由高到低是“移动互联网”(50%)、“大数据”(19%)、“云计算”(17%)和“人工智能”(8%)。

  2. 不同类型企业的技术应用情况

  不同类型企业对不同技术应用程度也有差别,但不同类型企业对这些技术应用程度的次序基本是相同的。

  3. 不同收入规模企业的技术应用情况

  原本我们猜测收入规模越大的企业对技术应用情况越高,但调查结果显示,在业务收入在50-99亿美元规模的企业中,对“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程度最高,而“人工智能”技术在100亿美元以上收入规模的企业应用程度最高。

  4. 高新企业和非高新企业的技术应用情况

  高新技术企业在各项技术的应用方面都要比传统企业高,但对这些技术应用程度的次序基本是相同。

  5. 不同类型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应用情况

  不同类型的高新技术企业应用技术的侧重也有差别,高新技术服务业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要明显高于其他企业,而“航空航天技术”企业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要高于其他企业。

  6. 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技术应用情况

  企业的所有制情况也会影响到技术的应用程度,欧美外资和其他外资企业对“大智移云”技术的应用程度较高,民营或集体企业的应用程度最低。

  二、已应用≠了解

  尽管“大智移云”各项技术在企业实际应用程度不高,但在已应用这些技术的企业中的投票人对这些技术的熟悉程度应该相对较高,调查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投票人对技术的熟悉程度,和该企业是否应用这项技术是大致同步的。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已应用并不当然会产生了解,在应用了该项技术的企业中,仍有一定比例的投票人表示是对该技术“完全不了解”。

  1. 投票人对“大智移云”技术的熟悉程度

  投票人对“大智移云”各项技术的熟悉程度都不高,即使是熟悉程度最高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熟悉程度指数也仅有3.25,刚刚超过“3-知道”,还远达不到“4-了解”;而其他技术的熟悉程度指数甚至达不到“3-知道”。

  但即使是这个数据也不能代表投票人对各项技术的真实认知,我们发现,有些投票人会把简单的办公智能化、“财务机器人”、“人脸识别”、“图像识别”、客服系统、流程自动化等等都认为是人工智能范畴,实际上是对“人工智能”概念的误解,对其他的技术的认知也有类似的情况。

  (注:熟悉程度指数计算方式5-非常了解4-了解3-知道2-不大了解1-完全不了解熟悉程度指数=非常了解百分比*5+了解百分比*4+知道百分比*3+不大了解百分比*2+完全不了解百分比*1

  投票人对移动互联网的熟悉程度最高,41%左右的投票人表示了解或非常了解,熟悉程度指数为3.25;其次是大数据,26%左右的投票表示了解或非常了解,熟悉程度指数为2.93;对于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来说,表示了解或非常了解的仅占投票人的21%左右,对人工智能的熟悉程度指数是2.84,对云计算的熟悉程度指数是2.83

  2. 已应用企业中投票人对“大智移云”的熟悉程度

  投票人对技术的熟悉程度,和该企业是否应用这项技术是大致同步的,但在应用了该项技术的企业中,仍有一定比例的投票人表示是对该技术“完全不了解”,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已实施“人工智能”技术的投票人中,有7.32%的投票人表示“完全不了解”。

  3. 不同职位层次投票人对“大智移云”的熟悉程度

  职位层次越高,对技术的熟悉程度就越高,投票人的职位层次高低与其对“大智移云”技术的熟悉程度正相关,且每一项技术都显示出同样的正相关趋势。

  除了普通工作人员,其他层次的投票人对这些技术的熟悉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普通工作人员的投票人认为对人工智能(2.67)的熟悉程度要高于大数据(2.59)和云计算(2.56)。

  4. 不同工作岗位投票人对“大智移云”的熟悉程度

  不管哪个岗位的投票人,对移动互联网的熟悉程度都明显高于其他技术。

  财会类综合管理工作(如CFO、事务所所长)和其他财会相关工作(如行业协会、教师)对各项技术的熟悉程度较高,从事会计核算的投票人对各项技术的熟悉程度最低。

  5. 不同单位类型投票人对“大智移云”的熟悉程度

  不同单位类型的投票人对“大智移云”技术的熟悉程度差别很大,在财务、管理咨询公司工作的投票人,对各项技术的熟悉程度都低于其他单位类型的投票人。这是因为大量的财务公司主要业务是代理记账、代理报税,对技术的应用需求不大。

  6. 不同收入规模企业的投票人对“大智移云”的熟悉程度

  投票人对各项技术的熟悉程度并不同其所在企业的规模完全相关,但收入规模在1亿美元以下企业的投票人,对技术的熟悉程度要略低于其他投票人。

  7. 不同人员规模企业投票人对“大智移云”的熟悉程度

  除了移动互联网技术,投票人对其他三项技术的熟悉程度都与其所在企业的人员规模正相关。

  8. 高新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投票人对“大智移云”的熟悉程度

  高新技术企业的投票人对各项技术的熟悉程度均高于传统企业。

  9. 不同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投票人对“大智移云”的熟悉程度

  航空航天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两个行业的投票人对“大智移云”技术的熟悉程度要高于其他行业投票人,熟悉程度最低的是新材料技术的投票人。

  10. 不同所有制企业投票人对“大智移云”的熟悉程度

  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投票人对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熟悉程度都要高于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技术。

  所有制是欧美外资企业的投票人对“大智移云”技术的掌握程度要高于其他所有制企业的投票人,其次是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

  对技术的冲击有意识

  对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技术、云技术”等信息科技话题,作为财务人员,免不了会受到各种论坛、会议、论文等资讯轰炸,即使不了解,总不免多多少少接触过这些话题。大多数财务人员对来势汹汹的技术对工作岗位的冲击,是有意识的。越了解的技术,人们对技术可能带来的冲击预测越紧迫;对不太了解的技术,对其带来冲击的预测会推迟。对技术冲击的预测也和技术本身的成熟程度相关。

  1.1-2年内“大智移云”技术对财会工作岗位的冲击程度

  大多数财务人员对来势汹汹的技术对工作岗位的冲击,是有意识的。对于“大智移云”技术对财会工作岗位在1-2年内的影响程度,冲击程度指数在3.39-3.43之间,整体差别不大。

  (注:冲击程度指数计算方式5-有很大影响4-有较大影响3-有影响2-基本没有影响1-完全没有影响冲击程度指数=有很大影响百分比*5+有较大影响百分比*4+有影响百分比*3+基本没有影响百分比*2+完全没有影响百分比*1

  这其中,移动互联网在1-2年内技术冲击程度指数最高,为3.44;其次是大数据,为3.43;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在1-2年内对财务人员的工作岗位的冲击与其他两项技术的差别不大,指数为3.403.39

  2.3-5年内“大智移云”技术对财会工作岗位的冲击程度

  更多的人意识到3-5年内,“大智移云”技术在对财务人员的工作岗位会产生冲击,对每项技术,认为3-5年内“基本没有影响”或“完全没有影响”的投票人均不到5%。对于“大智移云”技术对财会工作岗位在3-5年内的影响程度,冲击程度指数在3.85-3.488之间。

  3.技术冲击的短期和中长期增长对比

  在3-5年的中长期维度,每项技术对工作岗位的冲击程度都是增加的,增加幅度在0.42-0.49之间。但不同技术的冲击程度增加幅度略有不同。投票人越不熟悉的技术,在中长期维度冲击的增加幅度越大。

  投票人熟悉程度比较低的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技术,在3-5年内对财务工作岗位的冲击增长幅度要比大家熟悉程度高的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大。

  4.不同职位层次的投票人认为“大智移云“技术对财会人员工作岗位的冲击

  投票人的职位层次与对1-2年内技术对财会工作岗位的冲击程度相关,但并不是正相关。职位层次是中层管理人员的投票人认为各项技术在1-2年内对工作岗位的冲击程度均高于其他层次的投票人。中层就像连接高层和基层的一座桥梁,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十有八九的中层主管都是从业务骨干、业务能手里选拔的,“春江水暖鸭先知”,财务中层管理人员既要了解前线业务又要具有战略眼光,对各项技术的冲击感受也是最深的。

  放到3-5年的时间维度,每个职位层次的投票人对每项技术对工作岗位的冲击程度都是提升的;其中,除了人工智能技术,普通工作人员预测各项技术对财会工作岗位的冲击程度提升的幅度最大;高层管理人员预测人工智能技术的冲击提升幅度要高于其他技术,也高于其他职位层次投票人对这项技术的预测。

  职位层次是中层管理人员的投票人认为各项技术在1-2年内对工作岗位的冲击程度均高于其他层次的投票人,尤其是对云计算技术的判断,要远高于其他层次的投票人;普通工作人员对各项技术冲击程度的预测最低;高层管理人员对1-2年内人工智能对工作岗位的冲击程度预测要低于其他层次的投票人。

  放到3-5年的时间维度,首先,每个职位层次的投票人对每项技术对工作岗位的冲击程度都是提升的;其中,除了人工智能技术,普通工作人员预测各项技术对财会工作岗位的冲击程度提升的幅度最大;高层管理人员预测人工智能技术的冲击提升幅度要高于其他技术,也高于其他职位层次投票人对这项技术的预测。可见,高层管理人员并非人工智能技术对财会工作岗位的冲击不大,而是认为该技术在1-2年时间内尚未达到成熟,要在更长的时间维度内考虑技术可实现的可行性。我们前面提到,职位层次越高,对“大智移云“技术的熟悉程度也越高,高层管理人员对技术冲击程度的判断,是基于对技术更高的熟悉程度而做出的判断。为何普通工作人员对1-2年内技术对工作岗位的冲击程度判断较低,但在3-5年的维度又提升幅度很大呢,可能是普通工作人员相比管理人员来说,在实际工作层面能接触到的技术比较少,对技术的冲击缺乏认识,尽管如此,他们仍认识到在可预测的将来,这些技术总有一天会对工作岗位带来不可估量的冲击。

  5.不同职业背景的投票人认为“大智移云“技术对财会人员工作岗位的冲击

  不同职业背景的投票人对“大智移云”技术对财会人工作岗位的冲击判断不同,不管是1-2年的短期,还是3-5年的中长期,从事税务工作的投票人对各项技术对工作岗位的冲击预测要高于其他投票人。

  从事税务和其他财会类相关工作(如行业协会、教师)对各项技术在1-2年内对工作岗位的冲击预测要高于其他投票人;职业背景是投融资的投票人对云计算技术在1-2年内对工作岗位的冲击程度要远高于其他技术,但投融资岗位的投票人对其他三项技术在在1-2年内对工作岗位的冲击程度要低于其他投票人;除了投融资岗位,从事会计核算工作的投票人,对各项技术在1-2年内对工作岗位的冲击程度预测较低。

  放到35年的时间维度,首先每个职业背景的投票人对每项技术对工作岗位的冲击程度预测都是提升的;在3-5年内,从事税务和财务分析的投票对各项技术对工作岗位的冲击程度预测要高于其他职业背景的投票人。其中,从1-2年到3-5年区间,预测冲击提升幅度最大的是税务、财务分析和会计核算岗位。

  6.不同单位类型的投票人认为“大智移云“技术对财会人员工作岗位的冲击

  不同单位类型的投票人对技术对工作岗位的冲击感受不同,不管是1-2年的短期,还是3-5年的中长期,其他(含自由职业)的投票人对各项技术工作岗位的冲击预测都明显高于其他投票人。

  其他(含自由职业)的投票人对各项技术在1-2年内对工作岗位的冲击预测要明显高于其他投票人;投票人在企业的对各项技术在1-2年内对工作岗位的冲击预测要略高于其他投票人。

  放到35年的时间维度,首先每种单位类型的投票人对每项技术对工作岗位的冲击程度预测都是提升的;其他(含自由职业)的投票人对各项技术在3-5年内对工作岗位的冲击预测仍明显高于其他投票人;从1-2年到3-5年的区间,预测冲击提升幅度最大的是其他(含自由职业)和财务、管理咨询公司的投票人,最小的是行政事业单位投票人。

  7.不同规模企业的投票人认为“大智移云“技术对财会人员工作岗位的冲击

  投票人企业的收入规模大小,和他对技术的冲击判断是否相关呢?在1-2年的短期和3-5年的长期又有何差别呢?调查显示:投票人企业的收入规模大小,与其对技术的冲击判断不完全相关,企业收入规模在10亿—49.99亿美元的投票人认为各项技术在1-2年的短期和-5年的中长期对工作岗位的冲击要大于其他收入规模的投票人。

  企业收入规模在10亿—49.99亿美元的投票人认为各项技术在1-2年内对工作岗位的冲击要大于其他收入规模的投票人。

  放到35年的时间维度,首先所有收入规模企业的投票人对每项技术对工作岗位的冲击程度预测都是提升的;企业收入规模在10亿—49.99亿美元的投票人认为各项技术在3-5年内对工作岗位的冲击程度仍然最高。

  8.不同人员规模企业的投票人认为“大智移云”技术对财会人员工作岗位的冲击

  投票人企业的收入规模大小,与其对技术的冲击判断不完全相关,那么在不同人员规模企业的投票人判断又如何呢?调查显示:投票人企业的人员规模大小,与其对技术的冲击判断虽不完全相关,但在5000人以上企业的投票人,认为各项技术在1-2年内的短期和3-5年的长期对工作岗位的冲击程度要大于其他投票人。

  企业人员规模在5000人以上的投票人,认为各项技术在1-2年内对工作岗位的冲击程度要大于其他投票人。

  放到35年的时间维度,首先每种人员规模企业的投票人对每项技术对工作岗位的冲击程度预测都是提升的;企业人员规模在5000人以上的投票人,认为各项技术在3-5年内对工作岗位的冲击程度仍要大于其他投票人;从1-2年到3-5年的区间,预测冲击提升幅度最大的是企业人员规模在500~2000人的投票人。

  9.高新技术和传统企业投票人认为“大智移云”技术对财会人员工作岗位的冲击

  相比传统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投票人对技术的冲击的感受更为敏感,在1-2年内的短期和3-5年的长期对工作岗位的冲击程度都要高于传统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的投票人对“大智移云“每项技术在一两年之内对工作岗位的冲击程度都要高于传统企业。

  放到35年的时间维度,首先不管是高清技术企业还是非高清技术企业的投票人对每项技术对工作岗位的冲击程度预测都是提升的;而且从1-2年到3-5年的区间,高清技术企业预测冲击提升幅度也要高于非高清技术企业。

  10.不同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投票人认为“大智移云“技术对财会人员工作岗位的冲击

  高新技术企业中不同行业的投票人,对技术会带来的冲击程度判断也不同。这可能是与每个行业的不同特性所决定的。

  资源与环境技术和生物与新医药技术企业的投票人认为云计算技术在1-2年内对工作岗位的冲击要高于其他技术,而新材料技术企业和航空航天技术企业的投票人则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冲击要高于其他技术。

  放到35年的时间维度,首先所有行业的高清技术企业的投票人对每项技术对工作岗位的冲击程度预测都是提升的;提升幅度最大的是高清技术改造传统企业以及新材料技术。

  11.不同所有制的投票人认为“大智移云“技术对财会人员工作岗位的冲击

  不同所有制的投票人对技术带来的影响程度也有显著差别,不管是1-2年的短期还是3-5年的中长期,欧美外企的投票人对技术带来的影响程度判断都要高于其他投票人。

  欧美外企的投票人认为云计算技术在1-2年内对工作岗位的冲击程度要高于其他技术。

  放到35年的时间维度,欧美外资认为各项技术在3-5年内对工作岗位的冲击程度要高于其他投票人;而且从1-2年到3-5年的区间,欧美外资企业的投票人预测冲击提升幅度也要远高于其他所有制企业。

  12.应用影响判断OR判断决定是否应用?

  可能是应用影响了对未来的判断,也可能是对未来的判断影响了企业对技术的应用决策,在未应用且不打算应用的企业里,不管是对短期还相对中长期,其预测对财会工作岗位的影响程度都低于其他企业。

  在已应用这些技术的企业里,投票人对该技术在1-2年内对财会岗位的影响判断比较高;在打算应用这些技术的企业里,投票人对“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对财会岗位的影响判断还要高于已应用这些技术的企业;在未应用且不打算应用的企业里,不管是对1-2年的短期还是3-5年的相对中长期,其预测对财会工作岗位的影响程度都低于其他企业。